通过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科目二考试试题的剖析,发现历年在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这一要点常有考试试题出现,所以,针对这一要点,做了如下的剖析:
在考试形式上主要有:看法对应,代表人物对应与给语句反选理论
第一关于宗教本位论,它的倡导是使人在宗教 的影响下,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,把人培培养真诚的宗教人士。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,托马斯阿奎那,相对来讲,宗教本位论出题较少。
社会本位目的论倡导教育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,个人没价值,不可以作为教育的目的。因此,要主张民族主义,培养爱国主义精神。该看法强调社会需要,在此基础上进步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。即国家的利益高于所有,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。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、柏拉图、孔德、涂尔干
个人本位论的主要看法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,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,重视教育对个人的价值,倡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进步人的个性,增进人的价值,促进个人自我达成。代表任务是卢梭、罗杰斯、福禄贝尔、裴斯泰洛齐
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,他否定教育的普通的、抽象的目的,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些目的,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,并不是倡导教育完全无目的。基于如此的目的观,杜威主张儿童在做中学,不只使儿童感兴趣,而且能调动儿童的学习主动性
最后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己进步的辩证统一。
不太好理解的语句型反选:
1.教育因人而异,对平民阶级教育要培养他们有勤劳和节制的美德;对军人应当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;对最高统治者应使他们具备把握世界的智慧,拥有哲学王的特点。
问:这句话是有关教育目的的哪种理论?
题中表达的是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中的思想:将人分为三集团即依赖智慧的统治者,依赖勇敢的军人,和受情绪驱使的劳动者。假如这三类人可以各司其职,那就是理想的国度了,明显是强调教育是为了社会的进步,故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看法。
中公教育分析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赏析,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。
考考试试题库:[各区域考试试题][模拟考试][强化练习题][每天一练]
备考资料:[综合素质][教育综合常识]备考资料[各学科常识]备考方法
h3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(h3qgjsksh3)
h3回复h3考试前冲刺报h3h3下载【2017上半年各学科教资笔试考试前冲刺】
h3回复考试前模拟h3下载【2017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前模拟考试】
h3回复攻略h3下载【2017教师资格各学科备考攻略】
>>>更多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资料请查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